为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,提升服务质量,江城县总工会持续探索“1+N”、“党建+”模式,结合职工子女“托管难”、“课业辅导难”的问题,联合建成普洱市首个工会“四点半”课堂,探索出一条“党委牵头、工会落实、社区协同、学校参与”的课后托管新模式,奏响为民办实事的“大合唱”。
民呼我应,关爱没有“时间差”
下午四点半,孩子已放学,家长未下班,年轻父母们正处在职业发展、孩子抚育的关键阶段。由于作息时间的不匹配,没法接孩子,老人带孩子,作业辅导难,成为了职工和孩子共同的“成长的烦恼”。为解决这一“痛点”,县总工会精准服务,科学选址,毗邻学校、社区开办了工会“四点半”课堂,为每天下午家长不能及时接、不能及时辅导课业的孩子,提供了放学后至晚上九点半的托管服务,实现了家庭、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无缝对接,填补了职工与子女“课后班前”的“时间差”,解决了职工家庭的“后顾之忧”,实现了工会托管服务“不打烊”。
“四方”力量,携手“解题”惠民生
挂牌容易,如何让“四点半”课堂持续发挥作用?江城县总工会汇聚党员、教师、社工、民警“四方”力量,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,组成每天1名在职老师+1名辖区单位党员+1名社区工作人员+1名派出所民(辅)警的志愿服务队伍,进行合理分工,教师志愿者负责课业辅导、社区工作人员负责生活服务、民(辅)警负责安全保障、党员志愿者负责辅助补台,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志愿服务模式,多方力量为课后托管保驾护航,将工会“四点半”课堂打造成家长放心、孩子喜爱的“快乐课堂”。
“软硬兼施”,服务有“新”更贴“心”
在硬件建设方面,“四点半课堂”内部实现监控全覆盖,配备儿童读物,大屏电视,课桌椅,冷热双功能饮水机,为孩子们学习提供物质保障。在软件方面,工会“四点半课堂”实行台账式管理、打卡式运行,结合各行业志愿者工作性质,进行周排班,重点抓好考勤、监管、交接班、登记等制度落实,每天坚持与家长履行交接手续,详细登记参与服务的学生信息,坚持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。在组织完成基础课业辅导的同时,工会“四点半”课堂还注重个性和习惯的养成,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,丰富孩子的延时托管生活,定期开展走访调查,及时反馈问题,收集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和建议,着力提升课堂质量,提供优质服务。
截至目前,江城县工会“四点半课堂”成功引进68名优质教师、60名机关党员干部、12名辖区派出所民(辅)警、8名社区职工轮流参与志愿服务,共完成活动104次,报到党员208人次、服务时长达624小时,累计服务职工(农民工)子女2000余人次。探索出党建引领,聚力化解“痛点”、打通“堵点”的服务新模式,让“小组织”释放“大能量”、“小整合”撬动“大融入”、“小协同”发挥“大作用”,交出了一张为民办实事的“高分卷”。